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现在时间:2015年11月13日 星期五
2017年春季全国中小学生教材 将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
发布日期:2017-01-11  

我们不仅要研究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8年的历史,而且要注重研究九一八事变后14年抗战的历史,14年要贯通下来统一研究。要以事实批驳歪曲历史、否认和美化侵略战争的错误言论。

——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2015年7月30日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回顾和思考进行集体学习时的讲话

记者10日从教育部获悉,2017年春季教材将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,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。

修改要求覆盖大中小所有教材

据了解,为落实中央关于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有关精神,加强爱国主义教育,教育部组织历史专家进行了认真研究,对教材修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,日前基础教育二司又专门发函对中小学地方教材修订提出了要求。

在接受记者采访时,教育部表示,教材修改要求将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,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,强调“九一八”事变后的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,应在课程教材中予以系统、准确体现。

教材修改要求覆盖大中小所有学段、所有相关学科、所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材,要全面体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,强调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,凸显中华民族不畏强暴、英勇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精神。

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已完成修改

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工作人员表示,落实“十四年抗战”概念是贯彻中央相关精神,2016年10月,国务院相关领导就曾批示教育部要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,当时要求教育部各部门通力配合。两个月前已要求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落实该概念,目前已全面完成修改,2017年春季全国中小学生地方课程教材将全面落实。

政协委员曾提出建议

事实上,以“十四年抗战”取代“八年抗战”,早已有迹可寻——2014年9月3日,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的纪念活动上,一系列数字意味深长:现场有14个方阵,仪式上鸣响了14声礼炮,现场放飞14000只气球,抗战纪念馆南面广场上高14米、汉白玉基座的国旗杆,象征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投降,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14年抗战历程。

据《黑龙江日报》2016年3月14日报道,黑龙江省全国政协委员洪袁舒在2016年全国两会时建议尽快将“中国人民抗战十四年”这一历史事实统一规范地纳入到我国的中、小学历史教科书中。

据教育部官网2016年9月28日的《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349号(教育类232号)提案答复的函》显示,2011年,国家颁布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。在《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》中规定了中国近代史学习内容,其中明确提出“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,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,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。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,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全国性抗战从此开始”、“知道九一八事变,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”等。

概念解析

8年抗战与14年抗战有何区别联系

众所周知,在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》中,就有这样一句歌词“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”。难道,这么多年大家都唱错了么?

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抗日战争研究组组长、研究员,抗战史专家岳思平表示,歌词中的“八年抗战”应该准确理解为全国抗战或称全民族抗战。但全民族抗战并不能和中国抗日战争完全画上等号。

国内对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和经历的时间在认识上不尽统一。最具代表性的两种说法:一是1937年说,从1937年七七事变算起,即中国进行了8年抗战;二是1931年说,从九一八事变算起,即中国进行了14年抗战。

岳思平表示:“这是坚持唯物史观的一个事实问题,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或学术问题。诚然既有思想认识和宣传报道不尽统一的问题,又有口语习惯说法和文字表达不够严谨的问题。而要想解决这一问题,把有关概念区别清楚是首要前提。”

他表示,关于抗战与局部抗战、全国抗战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。中国局部抗战,指的是1931年9月至1937年7月,主要是东北义勇军、东北抗日联军、部分华北和华中地区的中国军队抗战;全国抗战主要指1937年7月至1945年9月的全国抗战,亦称为全民族抗战。人们习惯地称作“八年抗战”,实际上是指全国抗战或称全民族抗战,即抗日战争时期。而包括中国局部抗战和全国抗战两大阶段在内的中国抗日战争,则应是14年抗战。

得知“十四年抗战”的概念将在中小学教材中落实时,岳思平说:“只有看清了8年抗战和14年抗战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,才能在内涵上客观全面准确地把握国共两党在抗战期间的历史地位,才能正确认知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贡献。”

综合新华社、人民日报客户端、中国青年报、新京报、人民网等

中国14年抗战

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和终点

14年抗战,中国苦苦支撑,从未间断。

14年抗战,中国战场牵制着日本陆军三分之二以上的兵力。

14年抗战,中国付出了2100万人死难、1400万人负伤的代价。

中国,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,写下了抗击时间最长、消灭日军数量最大的纪录。

>>九一八事变

1931年9月18日,驻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炮击中国东北军的北大营并向沈阳进攻,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。

>>七七事变

1937年7月7日夜,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,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,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,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(今卢沟桥镇)搜查,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。日军竟开始攻击中国驻军。中国驻军奋起还击,进行了顽强的抵抗。

专家观点

这一改变 更真实地呈现抗战全过程

“其实关于‘十四年抗战’的说法由来已久,至少在学术界早已是共识。8年抗战主要是指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的全民族抗战、全面抗战,之前的1931年到1937年,这6年,其实中国已经开始了抗战过程,只是那时属于局部的抗战。”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院长、教授汪洪亮说,将“八年”改为“十四年”,表面上看是时间的变化,实际上是对抗战历史全面客观的重新认识,“中国人民坚持抗战14年,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事业、重建和平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及巨大的牺牲和贡献。”

汪洪亮表示,这一改变是一种进步,它符合历史的本来面貌,更加真实地呈现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全过程。

成都老师

这一改动 对日常教学无太大影响

教材的这一修改对中小学生日常教学来说有何影响?涉及改动的内容多不多?

对此,省教育厅相关处室表示,目前暂未收到教育部纸质文件,收到正式文件后,将会按照相关要求及时进行该项工作。

同时,成都商报记者从成都部分历史老师处了解到,在日常教学中,涉及“抗战”的内容,老师们多是讲述的“八年全面抗战”和“六年局部抗战”的概念,很少单独提及“八年抗战”,“现在我们使用的历史教材中似乎也没有‘八年抗战’的字样”。因此这一改动内容对日常教学来说影响并不大,而且在成都近两年历史科目的中考题中,也曾考查过“十四年抗战”的相关内容。

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历史老师叶德元介绍,他早在2015年参加全国历史学术年会时,就有学者在会上提出过“十四年抗战”,在日常教学中,他给学生讲述的也是从1931年“九一八事变”起,是局部抗战的开始,1937年“七七事变”起,开始全面抗战,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。

叶德元说,初中历史涉及抗战的内容,主要在八年级上册的教材中学习,因此,即便教材要进行相关内容的修改,也不会影响学生下学期开学后的学习内容。成都商报记者 张瑾

上一条:樊均明校长参加临床医学院·第一附属医院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
下一条:四川推动核心价值观与实际工作贯穿结合融入

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