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、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分别于3月4日、3月5日在北京开幕。成医师生热切关注全国两会的召开,通过电视、广播、网络等渠道收听收看两会盛况,了解两会动态,学习两会精神,热议政府工作报告,并结合自身学习和工作实际,畅谈感想体会。
成都医学院党委书记来建
今年是“十四五”规划收官之年,也是“十五五”蓄势之年,全国两会的召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令人振奋、催人奋进,尤其是关于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系列部署,让我们高等教育人倍增干劲,也深感重任在肩。成都医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,牢牢把握教育“三大属性”,聚焦“四个面向”,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强国、教育强省建设规划纲要,强化强省建设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使命担当,以红医文化育人体系赋能高素质人才培养,以新医科、新工科2.0建设优化学科专业结构,以有组织科研推进临床研究、智慧医养、生物医药、核技术应用和核应急救援等领域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,以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构建人才发展新生态,凝心聚力实施学校“83”计划,奋力实现学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,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贡献新的更大力量。
党委教师工作部、人事处处长张庆莲
今年的全国两会再次强调了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,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“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”,这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。我们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,大力弘扬“教育家精神”,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学科前沿,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,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,探索“学科+产业”双聘制,促进科技成果转化,培养复合型人才。
教务处处长杨平
全国两会期间,教育议题持续引发热议。作为高校教务管理者,我们将进一步优化“价值塑造-知识传授-能力培养”育人链条,聚焦以下三个方面持续发力:一是深化“人工智能+医学教育”融合,培养兼具数字素养与临床能力的复合型人才;二是前瞻布局未来产业需求,推进“医学+X”交叉学科建设;三是服务银发经济与老龄化社会,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。
临床医学院、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孙云
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全面回顾了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各项成果,这些成绩来之不易,彰显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劲韧性与活力。日常生活中我们明显感受到:大街上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了、DeepSeek等人工智能新技术和产品成了热议话题。2025年,坚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,我们一定能激发经济增长潜力,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。
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朱德超
全国两会在万众瞩目中拉开帷幕,我深感使命光荣,责任重大。我们将在两会精神的指引下,以更高站位、更实举措、更强担当,为学校的医学相关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坚实支撑。一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,构建“基础学科+前沿科技+产业需求”协同育人体系。二是激活发展内生动力,加强有组织科研攻关。三是构建协同发展生态,推动教育链、人才链与产业链、创新链有机衔接。
大健康与智能工程学院教授李淼晶
全国两会胜利召开,为教育事业未来发展擘画蓝图,作为高校教师,将以两会精神为行动纲领,积极投身于跨学科研究与校企协同创新,培养“人工智能+”等适配产业变革的新时代医药卫生人才,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贡献自身的智慧与力量。
护理学院教授陈小菊
全国两会胜利召开为高等教育的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方向,我深切感受到国家战略与教学实践的紧密联结。当前,护理实验教学数字化转型正在加速。我院师生在贴近临床的高模拟教学环境中开展实验教学,已率先建成老年社区智慧护理实验室。站在护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节点,我将深耕智慧护理教学创新,让两会精神在护理教育一线落地生根。
临床医学院2023级麻醉学专业学生 罗聪
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让我倍感振奋,也让我深刻认识到,新时代医学生既要夯实专业基础,更要提升创新实践能力。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,我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,在掌握临床技能的同时,主动学习前沿技术,积极投身社会实践。我坚信,把个人理想融入健康中国建设,用仁心仁术守护百姓安康,就是我们医学生践行两会精神的最好答卷。
药学院2022级药物制剂专业学生王思雅
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教育改革和建设教育强国的论述令人振奋。医学教育具有其特殊性,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,更强调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。我深信,在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持下,医学教育改革将持续深化,教育质量将不断提升。作为医学生,我们更应把握机遇,努力成为兼具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。
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2023级生物制药专业学生 汪林锋
作为一名医学生,我尤为关注政府工作报告中“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”的战略部署。作为数字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,我和同学们既是教育现代化的受益者,更应是创新实践的参与者。我们既要夯实专业根基,更要在产教融合中锤炼本领,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贡献青年力量!
(文字整理 刘婧、姚翠凤)